(圖為我們學習手工染布的過程)
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
活著的目的是什麼?
這是個永遠不會有答案的問題,你只能作,一直作,持續作,作到不想作的那一天為止,你才有可能接近那個只屬於你自己的答案.
一開始,我們就抱著社會企業的夢想,希望透過作包包的過程,幫助社會上需要的人,因此我們的第一批包包是親自走訪原住民部落,載著滿車的布,開了好久的車,與原住民媽媽們一起合作而成,在汗水和疲勞的努力下,我們完成了第一批的包包,這段過程很開心,也很有收穫.
很多朋友都告訴我們,去大陸工廠下訂單就好啦!價格便宜,還不用自己買布載布,文創講究的是創意,如果製作也都要自己作,那就跟笨蛋一樣,因為最理想的生意只有一個法則:”買低賣高”,更有一位商業界前輩告訴我們:”沒有人在乎你作的包包有多特別,這市場上包包這麼多種,每個包包都有喜歡的客人,你的包包充其量也只是另一個商品罷了”
雖然傻傻的,雖然是笨蛋性格,總之我們還是持續著自己找布,自己訂零件,自己設計打樣,自己作包包,若是作不完的訂單,就請合作的裁縫媽媽們製作的模式.
隨著時間過去,合作的部落媽媽們變得越來越有名,訂單接都接不完,我們很為他們開心,因為他們真的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站起來了!這真是件太美好的事了!
然而遺憾的是,他們卻沒時間作我們的包包了,終於在今年夏天揮揮手,對彼此微笑,劃下了雙方合作的終點,令人難過…
然而天無絕人之路,我們又找到了台南的農村阿姨,透過村中一名阿姨接案,把包包發給農村中會縫紉的阿姨們製作,透過這樣的方式,讓當初整個村落都在縫紉廠工作的阿姨們,在工廠完全外移到大陸的十幾年後,又開始拿出村中的縫紉機,讓機器們咑咑作響,讓被政府忽視的裁縫產業,彷彿又開始漸漸活絡起來…
但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持續多久呢?這群身懷絕技的阿姨們都已經五十歲上下,再過沒幾年,大家就去含飴弄孫了,隨著他們的退休,台灣裁縫業將近二十年的斷層,即將人才凋零,雖然我們想透過自己的力量,作出一番成績,延續作包包的職人工藝,然而這中間的產業鏈的巨大斷層,豈是我們小小一間店能夠接續的?
目前我們僅能吃力地培養了一兩名年輕的裁縫在店裡工作,希望透過設計和實作,能夠讓台灣文創跟裁縫製作接軌,至於未來當這些裁縫阿姨們都退休了?我們並無法想像未來,只能持續地告訴自己:”作就對了”
因為只有繼續作,我們才像活著.
留言列表